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 从佛教维度解读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04-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故而近年以来对此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那么在佛教中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呢?


富强


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若不利他则不能成就众生。不能成就众生,亦不能净佛世界。

——《大智度论》


民主


数相集会,讲论正义,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

——《长阿含经》


文明


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

——《增一阿含经》


和谐


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译,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六和敬


自由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六祖坛经》


平等


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

——《大般若经》


公正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无量寿经》


法治


依彼论法治国理民,是名如法能护众生。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爱国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回向偈


敬业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怀海禅师


诚信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金刚经》


友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般涅槃经》


全国佛教界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佛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持之以恒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水平和能力,弘扬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